NEWS AND INFORMATION
新闻中心
|
html; c多学科交叉联动,以属地化人才培养模式展现新担当★。江西理工大学开展订单式委托培养模式,为我国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走出去★★★”企业储备电力运行属地化人才和中坚力量。学校与中国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旁遮普大学三方联合培养的“三峡集团奖(助)学金班”巴基斯坦留学生已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中,学校“以教育扶贫勇担企业海外社会责任——‘中国三峡—巴基斯坦奖学金计划’案例”荣获奖项。 学校立足巴基斯坦国别研究,开展有组织科研★★★,服务赣巴经贸务实合作★★。目前,学校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人文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项目2项以及其他委托课题3项,研究领域涉及中巴教育、中巴人文交流、巴基斯坦及南亚地区贸易与投资情况等,同时承担各类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6项★,为赣巴经贸务实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发挥语言优势,有效提升江西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承担“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中国—巴基斯坦互译项目)首批引进版图书项目1项;承办★★★“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赣虔中国文化夏令营”、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园第16期)等活动★★★,有效助力学校矿冶文化、赣南客家文化和江西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引进来”和“走出去”良性互动★,中巴、赣巴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积极推动省市校与巴基斯坦科研院所或民间组织的联合科研合作以及多领域产业合作,为赣巴多领域经贸务实合作搭建桥梁。 2017年6月★★,江西理工大学申报设立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017年7月,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获批备案为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以做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目标,全力促进巴基斯坦在江西乃至全国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更好发挥智库参谋作用,打造咨政服务和基础研究的高地,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咨政服务、服务中企等方面日渐凸显自身优势及特色★★★。2024年9月,以★★“江西理工大学、赣州市及江西省融入中巴经济走廊产业合作成就★★”为主题的巴基斯坦展示馆建成开馆。 中心从外国语言文学、国际中文教育、经济学、公共管理、矿业工程、冶金工程等学科角度,因地制宜构建起服务中巴矿业产业★★、学术交流★★、文化及教育合作的“巴基斯坦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坚持基础研究的思想导向,以学术研究为主体,加强咨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参谋作用,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助力江西融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咨政服务★★★、科学研究”双轮驱动,为江西融入中巴经贸务实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中心智库参谋与咨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江西省直单位提供咨政报告15份、政策性文本4份,政策建议采纳4条;1条研究案例报告入选应急管理部门项目案例库;出版著作(含译著)8部;在SCI、SSCI、CSCD等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各类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奖项6项★、省部级奖项11项。 引才聚智搭平台,共建学术共同体,持续扩大江西对外开放及深度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力。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现有各类专家41名(专职教师19名★★★、兼职教师22名)。其中,博士20名,高级职称教师30名。学校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倡议设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拉合尔大学、巴基斯坦“读懂中国”论坛组织等共建中巴学术交流合作联盟。2023年4月,在南昌设立了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分中心★。 近年来,中心通过有效整合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以及江西理工大学在矿业★★、冶金、材料等领域的交叉学科资源★,紧紧围绕中巴矿业贸易与投资★★★、中巴有色金属产业合作、中巴人文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 作为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平台,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对外工作大局,不忘初心,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强对巴基斯坦的全方位研究,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并助力江西融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未来★,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将以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咨政建言★、基础理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中巴经贸务实合作提供高质量智库支持和江理智慧。(程渊、许雅洁、刘道伟) |